北航在热电能源材料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来源:Partulab | 作者:编辑部 | 发布时间: 2017-03-29 | 5067 次浏览 | 分享到:

  “应用硒化锡独有的特殊电子能带结构和多谷效应,可以将其在300-773K宽温区范围内的热电性能大幅提高,从而使硒化锡在国际新能源领域的实际应用迈出了关键一步。”这是2015年11月26日世界顶级期刊《Science》发表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热电能源材料硒化锡应用方面的重大突破性研究成果报道。这是我国学者在国际学术前沿研究方面的重要进展,标志着北航在热电能源材料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热电转换技术是一种利用半导体材料直接将热能与电能进行相互转换的技术。随着环境保护形势的日益严峻,研究和开发清洁能源已成为全球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其中,热电转换技术凭借系统体积小、可靠性高、不排放污染物质、适用温度范围广等特点,被重点关注。同时由于热电转换系统是深空探测器和航天探测器上不可取代的可靠电源,全球航天强国无不在这一领域全力投入,以致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热电能源材料的研发热潮。

     此次《Science》在线发表的论文《Ultra-high power factor and 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 in hole doped single crystal SnSe》,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北航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热电能源材料研究室主任赵立东教授为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该成果被选为每周《Science》接收文章中的重点工作,以《科学快讯》的形式提前与读者见面(《Science》通过《Science Express》每周从接收的文章中选出2-3篇最重要的文章预先出版,这些文章在6至8周后,将以在线和纸本形式同时出现在《Science》杂志上)。

  赵立东教授出生于1979年,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卓越百人计划”和中组部第六批“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主要从事热电能源材料、超导材料和低热传导氧化物材料的研究。先后获得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士、硕士和北京科技大学博士学位。2009至2011年,在法国巴黎十一大学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至2014年,在美国西北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迄今已在《Science》《Nature》《Nature Commun.》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80余篇、被引用2200多次,授权和申请美国专利3项,中国专利8项。




文章出处: 北航材料科学与工程